老師我有問題系列之膝關節炎1
病人A:「醫生說我這是膝蓋退化了,要少蹲」
病人B:「老師,復健有效嗎?我是不是該開刀?」
病人C:「我現在都不敢跑步或爬山了,怕會磨損膝蓋」
嘿有沒有似曾相似的感覺,這些話常常來自身邊的長輩們,以及受膝蓋疼痛所苦的人上。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很常見的診斷,但真的是因為老化/磨損才會有嗎?我自己更傾向使用『膝關節炎』
今天將帶給你正向的觀念與知識

【什麼是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問題,它可能發生在「任何可動關節」上。
它是我們的身體對關節的大小損傷做出反應的一個活躍過程,首先表現為關節內細胞組織異常變化,例如蝕骨細胞增加、成骨細胞下降、神經發炎物質增加…等,隨後影響整個關節,包括軟骨、骨骼、韌帶、肌肉和神經。某些病理成因會使某些人更容易患上關節炎,最終可能導致慢性(持續性)關節疼痛和日常活動困難。
【病理成因】
Bennell et al,2012將關節炎分為局部和系統性因素,例如遺傳、其他關節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事故或手術造成的關節損傷、膝蓋排列位置、肥胖、工作、肌肉無力…等,年齡與關節受損只佔眾多因素裡的一小部分。
【破除常見迷思】
關節炎是骨頭軟骨磨損(No!很多原因造成)
我很痛代表X光影像會很慘烈(No!症狀和影像不成正比)
關節炎只會越來越糟(No!多數人的前景都非常樂觀)
關節炎只能開刀(不一定!終其一生需手術的比例是8-11%)
關節炎不能運動(No!運動不會讓你惡化,且多數關節炎的人沒有達到適當的身體活動量)。
【如何診斷膝關節炎?】
由英國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2014年提出,不需特別使用影像學檢查(x光、核磁共振…)或是抽血、骨密度報告才能診斷。
同時符合:
1.
>45歲
2.與活動相關的關節痛
3.疼痛>3月
4.沒有晨間僵硬,或是僵硬在30分內消失
5.沒有紅旗現象
*診斷還是由醫師才行喔,請勿自行當醫生!。
這一篇我們認識膝關節炎的病理成因與常見迷思,別再被老化與磨損誤導!下一篇將分享大環境治療的現況,以及我們可以如何來幫助自己,通過正確的方法,我們將有機會繼續做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所有事情,持續進步!
資料來源:
Bennell, K. L., Hunter, D. J., & Hinman, R. S. (2012).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Bmj, 345.
Wise, J. (2014). NICE keeps paracetamol in UK guidelines on osteoarthritis.
Fransen, M., McConnell, S., Harmer, A. R., Van der Esch, M., Simic, M., & Bennell, K. L. (2015). Exercis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Great Britain),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Great Britain). (2008). Osteoarthritis: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care and management in adults.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Quicke, J. G., Foster, N. E., Thomas, M. J., & Holden, M. A. (2015). Is long-term physical activity safe for older adults with knee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3(9), 1445-1456.